全部

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济南准备这么干

来源:济南日报

作者:

2020-10-29 09:28:10

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济南有了路线图。10月28日,从济南市发改委获悉,为更好发挥济南对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引领省会经济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济南市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制定了《济南市关于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日前正式印发实施。

《实施意见》明确了济南市在省会经济圈中的任务目标和发展定位,提出7大重点任务,梳理了109项重点工作,包括支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淄博周村区、齐河县、邹平市四地,打破行政壁垒,建设省会经济圈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

【发展定位】

加快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全面强化经济集聚功能、空间辐射功能、对外开放功能、创新创造功能和服务支撑功能,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全力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积极打造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加快建成“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当好新时代全省走在前列的排头兵,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趟出路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当好引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

【工作目标】

2022年底前,省会城市首位度明显提高,经济竞争力、创新驱动力、文化引领力、城市吸引力、示范带动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综合实力强大、带动作用突出的区域经济发展高地,加快打造省会经济圈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引领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底前,省会城市首位度大幅提升,经济集聚、创新创造、人文凝聚、开放交流、综合服务功能全面释放,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的城市品牌全面塑成,“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基本建成,引领省会经济圈实现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

【七大重点任务】

一、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1、建设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轨道交通网络。

加快推进济郑高铁济南段、济莱高铁、黄台联络线等铁路项目建设

规划实施济南至滨州、济南至枣庄、德州至商河等铁路项目

谋划推动滨州至淄博至莱芜至鲁南高铁等铁路项目

开工建设轨道交通二期规划6条线路

启动中心城区至济阳、先行区、商河县有轨电车项目

2.构建高效便捷公路网络

推进济青高速中线、济南至微山、济南至高青、商河至高青、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等高速公路规划建设

规划建设中心城区至莱芜、钢城区快速通道

实施102、103、104、205、220、308、309、340等国省道改造提升和穿城路改线

推动“三隧一桥”等新一批跨黄河桥(隧)规划建设

推动经十路高标准向东延伸至淄博、向西延伸至聊城

实现省会经济圈公共交通一卡互通

3.完善港航综合服务功能

实施济南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

开拓加密国际直航航线

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推进商河等通用机场建设提升

高标准规划建设小清河济南港

加快建设国际内陆港

建成投用陆港大厦

构建多式联运综合物流基地

打造省会经济圈和黄河流域海陆双向开放的国家级综合枢纽。

4.建设现代数字城市

推进光纤宽带和5G移动通信“精品双千兆”网络建设加快IPv6规模部署

打造基础设施完善、应用场景丰富、生态体系健全的5G先锋城市

推进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量子保密通信干线网、国际数据专用通道等重大设施建设

推动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共建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依托黄河战略国际生态港PPP项目,规划建设数字园区及城市感知系统。

二、建设产业集聚引领高地

5.实施战略规划引领行动

高标准高水平编制“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

发挥省会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在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龙头作用

6.实施产业链式整合行动

围绕信息技术装备等37个产业链条和40个产业集群,加大省会经济圈内产业链垂直整合力度

培育“平台+生态、龙头+配套、承接+转型”的产业发展新生态。

实施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工程,推动产业链式集群规模化发展

7.实施重点项目攻坚行动

集中攻坚中国算谷,依托浪潮集团、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和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提升数字产业生态,打造全球算力、数据、智慧产业高地。

集中攻坚中国氢谷,依托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项目,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

集中攻坚精品钢与先进材料,加快推进钢铁“特精高”产品开发。

集中攻坚医疗健康与生物医药,加快推进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生命科学城建设。

8.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

加快省会经济圈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步伐,推动省会经济圈各市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和推广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

9.实施现代农业建设行动

完善城乡物流体系,保障省会经济圈优质农副产品供给。

加强“泉水人家”与“周村烧饼”“泰山绿茶”“聊·胜一筹!”“德州扒鸡”“食域滨州”“黄河口”等区域品牌的合作

高标准打造省会经济圈农产品公用品牌

举办省会经济圈品牌农产品联合展示交易会。

10.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行动

推行企业开办“全域通办”

建立圈内城市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梯度培育数据库

实施“树名企、创名牌、育名家”三名工程

开展面向圈内各市的企业家培训

11.实施园区共建共管行动

探索双向飞地、异地孵化、共建共管等跨区域产业合作新模式

完善园区共建、产业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等利益分享机制

建设省会经济圈工业大数据平台

加大首购首用新产品新技术的扶持力度

12.实施金融服务拓展行动

探索对省会经济圈内重点领域建立企业“白名单”制度

探索在省会经济圈内加大贷款风险补偿融资服务力度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发展区域性产业链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13.协同推进环境治理

联合省会经济圈各市开展生态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合作构建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共同打击边界环境违法行为

协同应对跨区域重污染天气和突发环境事件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力抓好移动源排气污染整治、扬尘污染治理和工业执法监管,强力守护“泉城蓝”。

全面打好碧水保卫战,抓好“水十条”目标任务落实,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严格管控土壤环境风险。

建立省会经济圈重大项目环评会商制度。

14.统筹推进生态修复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打造“南山北水”绿色生态大走廊

联合泰安、淄博等市协同保护大泰山,打造经济圈“绿肺”。

规划建设济南-齐河黄河一体化保护协作区

依托济西湿地公园、齐河黄河湿地公园,打造一体化湿地公园

规划建设沿黄生态绿道、景观廊道和滩区亲水设施

打造沿黄生态绿化体系和防护屏障

15.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规划建设黄河大数据中心和国家生态环境大数据超算云中心。

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监测

加快推动黄河干支流自动监测网络建设

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立体生态监测监控体系

开展黄河流域河湖治理工程,实施小清河、大汶河、浪溪河、玉符河、北大沙河等美丽河湖示范工程。

打造西起玫瑰湖、东至白云湖的湿地群落

四、打造文明交流互鉴窗口

16.构建“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

联合泰安、济宁等城市,共建“山水圣人”文化枢轴

推动实施合作机制、战略规划、品牌打造、节庆联动、开放市场、监管网络六个一体化

推出一批文化体验、研学旅行、自驾旅游等精品旅游产品

打造世界遗产廊道和黄金旅游线路

规划建设济南博物馆新馆、档案馆、规划展览馆、泉城书房

17.建设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名城

加快推进“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积极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成立“济南-全球文旅交流中心”

高水平举办黄河文化会议、中国非遗博览会、国际泉水节等大型节庆活动

加快济南国际文旅城、明水古城等项目建设

培育低空旅游、房车露营等旅游新业态

建立文旅产业展会活动互请机制

整体策划包装名泉、泰山、齐都、运河等优质资源

联合开发区域旅游精品线路。

18.加快培育文化消费新业态

发展基于5G、超高清、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

创新未来社区文化场景

建设社区邻里共享学堂、书房

培育一批城市文化综合体

搭建新媒体产业联盟,设立一批新媒体实验室、孵化器、产业园

建设直播经济总部基地、短视频双创基地

打造新媒体之都

五、提高区域公共服务水平

19.统筹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推进疾病监测、病毒溯源等信息资源共享共用

建立省会经济圈城市疫情防控协同机制

按照日均消耗上限,确保传染病防护物资储备不少于1个月

建立省会经济圈应急救援联盟

联合省会经济圈各市打造突发事件信息共建共享平台

20.扩大科教资源高效供给

建立省会经济圈教育联盟

鼓励学校跨地区托管帮扶带

落实校长、教师交流机制,开展异地培训

推动省会经济圈各市在学生实践活动交流、技能大赛活动组织等方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推进职业院校和大企业联合办学

鼓励区域内高校加强联合共建

鼓励学校、科研院所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用型仪器设

21.整合优化区域医疗资源

打造省会经济圈医联体和专科联盟

加快建立圈内快速转诊、远程医疗、异地交流等合作机制

有计划逐步实现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目录的统一

推动省会高水平医院在圈内各市布局分支机构

畅通省会经济圈公立医院转诊绿色通道

推进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

推进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省传染病防治中心、血液核酸集中化检测中心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建设

成立省会经济圈药品耗材采购联盟

2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联合省会经济圈各市推行社保“一卡通”

推广应用医保电子凭证和移动支付

实现养老补贴跟着老人走

推动工伤认定政策统一、结果互认

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六、扩大对内对外双向开放

23.建设高水平开放载体

推动建设山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

支持省会经济圈各市在济南片区设立办事机构和合作平台

加快发展海外仓、外贸综合服务等新兴业态

高水平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加快建设绿地(济南)全球商品贸易港

打造中国进博会济南示范窗口和东亚博览会永久会址

高质量推进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等国际化园区发展

加快建设济南国际招商产业园,以“标准地”方式精准招引世界500强产业项目

24.拓宽对外开放渠道

鼓励企业组建“走出去”产业联盟

深入拓展欧亚班列线路

积极承办国家级外交外事等重大涉外活动

发挥全球招商合伙人、招商大使作用,实现以商招商新突破。

25.加强黄河流域深层次合作

强化与郑州、西安等沿黄中心城市在科技创新、产业协作、人才交流、对外开放、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合作联动,打造黄河下游济郑“双子星”。

积极推动成立沿黄自贸试验区联盟

推动建立沿黄9省省会城市联盟

26.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和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

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

建设一批国际化社区、国际医院,视外籍人员子女就学需求,建设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规范公共服务领域名称英文译写方法

完善公共场所双语标识体系

推动国际礼仪知识普及

做大做强济南签证中心

打造签证行业全产业链生态圈平台和出入境事务一站式办理中心

积极争取实施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七、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27.建立国家重大战略互动机制

加强黄河流域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交流互动,加快形成河陆联动、河江联动、河海联动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高水平规划建设“京沪会客厅”、央企和跨国公司北方总部基地。

加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与雄安新区协同发展,打造济南-雄安科创走廊。

打造包含黄河、长江和珠江广袤流域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带

28.建立绿色一体化发展新机制

支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淄博周村区、齐河县、邹平市四地,打破行政壁垒,建设省会经济圈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支持四地在规划建设、土地使用、投资管理等重要领域先行先试,开展一体化制度创新。

探索实行轮值机制,由四地主要负责人轮任召集人,每次任期一年,牵头组织召开议事协调会议,研究一体化发展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

构建省会经济圈县域合作平台,加强圈内其他区县合作。

29.优化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机制

率先在省会经济圈城市推广“人才有价”评估平台

探索海外引才引智政府购买新模式

加快打造人才特区

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互联共享

积极开展碳排放权、用水权、用能权等资源要素市场化交易试点

完善土地、水、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济南日报 记者:冯瑜)

[责任编辑:杨凡、曲一歌]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01253,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66601253,诚邀合作伙伴。

闪电专题丨前三季度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出炉!

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前三季度济南市生产总值为7248.40亿元,同比增长3.1%。全市疫情防控形势稳定,主要经济指标延续回暖...[详细]
齐鲁网 2020-10-29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