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5日讯 又到秋收时节,我国各个产区的水稻也陆续开镰收割,这也意味着我国全面进入水稻收割的季节。
人均493公斤 从吃不饱到吃得好 中国粮食成功逆袭
1949年,我国粮食平均亩产仅68.6公斤。当时,粮食匮乏,“吃饱饭”成了最朴素也最奢侈的愿望。无数家庭为了一日三餐奔波劳碌,却依然难以摆脱挨饿的阴影。
为保证工资不受市场通胀影响,让大家能吃得上饭,粮食作为薪金发放。
伴随市场化改革推进,计划经济对农业生产的束缚解除,我国粮食产量连续跨越几个台阶。
1978至1984年间,中国农业产量的年均增幅高达7.7%;1984年,我国人均粮食拥有量达800斤,在这一年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上,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中国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的背后,是农业科技不断进步。
上世纪六十年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田里偶然发现了一株特别的稻子——天然杂交种水稻。面对当时严重的饥荒问题,他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荒威胁。
1975年,他攻克了杂交水稻的“制种关”。1976年起,杂交水稻的成果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
2020年,袁隆平主持培育的第三代双季超级杂交稻,亩产突破1500公斤。它的增产可以多养活上亿人口,为解决世界吃饭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数据显示,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949年到2023年增长超5倍。2023年,国内人均粮食产量493公斤,不仅超出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与此同时,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地理标志农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人的餐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求生存”到“求品质”,生活质量的提升显而易见。
五常大米世界圈粉 京东包地包销保正宗 价格最具质价比
在我国粮食丰产的大进程中,也少不了企业参与的身影。
以京东为例,从2014年到2017年,京东连续提出农村“3F”战略、农村电商战略,与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签署《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建设覆盖广大农村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让农产品借助现代供应链基础设施,走出乡村,提升农产品溢价。
9月19日,2024年五常大米开镰仪式在黑龙江省五常市龙凤山镇举行,这不仅是五常大米丰收的庆典,更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成果的一次生动展示。
(开镰仪式现场表演)
京东超市深入产地源头,在五常大米核心产区龙凤山包地,从插秧、施肥、除草、收割到加工,全流程统一管理、监测,为消费者带来正宗可溯源、高品质的五常大米,让这份来自黑土地的馈赠,能够直达千家万户。同时,通过京东百亿农补的补贴,让价格更具质价比。
目前,第三届京东农特产购物节已正式上线,京东超市采用“源头直发”模式,从源头产地精选品质最好的农特产,去掉所有中间环节,再通过京东百亿农补的补贴,将农特产的价格降至最低,心动就赶快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