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2020年山东省数字政府典型案例出炉!

来源:齐鲁网

作者:

2020-12-30 18:39:12

   

省教育厅利用大数据

助力我省教育疫情精准防控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省教育厅把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工作第一位。教育系统涉及面广人多,开学时人员跨区域流动多,上课时人员聚集密度大,而疫情防控对人员流动和聚集又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利用网络化和信息化等手段支撑教育疫情防控便成了首要任务。

省教育厅第一时间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依托省政务云,基于全省教育基础数据库,对接省卫健委健康码数据,2月初即创建应用了山东省教育疫情防控信息化平台并不断扩展完善。平台覆盖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面向全省各学段近3.8万所学校(幼儿园)和2000多万名师生员工,进行了开学前居家情况和社会疫情等信息采集分析、学校开学条件筹备管理,实现了开学后师生员工返校、健康跟踪管理,开展了学校防疫物资网上直报与合格校验,及相关大数据分析等工作。

平台通过强化信息采集和信息化管理,助力了复学研判和安全复学,通过深化数据利用和大数据共享,助力了精准防控和常态管理,实现了“省”“市”“县”“校”四级快速联动的信息化疫情防控体系,仅管理用户每月访问量达570多万人次。

省教育厅推进义务教育报名和录取

“网上办”“掌上办”

为在义务教育阶段方便家长提前了解招生政策,减少和无需入学报名提供纸质材料,提升录取工作效率和规范性,省教育厅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入学报名和录取“网上办”“掌上办”。

依托省政务云和政务数据共享,积极试点省级义务教育招生系统,大力推动市县相关平台建设应用。一是打破了报名时空限制。学生家长足不出户即可提交报名信息,了解报名进程,无须复印材料、提交资料,无须到学校现场进行报名登记,无须跑多个部门开具证明。二是确保了报名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共享住房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市场监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数据,打破了“数据壁垒”,提高了政务服务效能。三是减轻了学校招生组织和材料审核压力。学校可不再组织现场报名,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减少了人员聚集。通过与公安、不动产等相关部门进行数据比对,也减轻了学校审核招生资料的压力。

截至目前,省级义务教育招生系统在五个试点区县完成招生应用,通过网上注册报名人数3.8万人,占年度报名人数的90%,最大限度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不跑腿或少跑腿的目的,将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变为主动服务学生和家长的过程,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省民政厅建立健全核对机制

提升精准救助服务水平

为精准认定社会救助对象,提高救助对象动态管理水平,省民政厅通过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对救助对象做到了“凡进必核、在保必核”,有力地维护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一是抓核对制度体系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建立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的意见》等文件,为高效有序开展核对工作提供重要保障。二是抓核对数据源建设,围绕涉及到认定、管理救助对象的身份、收入、财产等信息,建设了省核对平台,横向上已与公安、教育等10个部门及7家商业银行实现了信息共享,纵向上与民政部、各市核对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为准确认定救助对象提供了数据支撑。三是抓核对系统应用,将核对系统融入救助业务系统,加强内外部数据关联分析,并提醒预警,实行先核对后受理,群众只需提交核对授权书即可办理救助业务,无需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有关信息实时在线提醒,减轻了群众和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

“十三五”期间,全省年均核对1000万人次,为精准认定、规范管理救助对象提供了重要支撑,全省救助管理服务水平显著增强。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实现养老保险待遇资格静默认证

为有效防范养老金欺诈冒领案件的发生,切实维护社保基金的安全运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利用大数据手段,创新便民化、人性化的养老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方法,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养老保险待遇资格“静默”认证全覆盖。

在养老保险待遇发放数据实现省级集中的基础上,通过省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与公安、民政、监狱等各政府部门建立联动认证工作机制,定期与国家人口库、铁路和民航乘客信息库、出入境人员信息库、殡葬信息库、服刑人员信息库等进行数据比对,在广大退休人员不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充分运用大数据比对,缩小参与认证的人群范围,锁定冒领养老保险待遇人群,真正实现从全员全部认证到疑似人员重点认证的转变,满足人民群众对资格认证服务的新需求。

养老保险待遇资格“静默”认证有效提升了社会保险服务便捷化和人本化水平,确保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全面减轻了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的认证负担,保障了全体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

   

省自然资源厅

推进地理信息数据共享支撑公共服务

为方便企业和群众一站式浏览、便捷使用各类在线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推动相关企业参与地理信息增值开发,同时为帮助政府部门解决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地图需求难题,需要加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支撑,进一步扩大地理信息数据对外开放共享范围,挖掘地理信息资源蕴藏的价值。为此,省自然资源厅推进地理信息数据共享,打造公共服务平台。

山东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山东)是山东省“权威、统一、高效”的空间定位基础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网站、地图服务网站,通过互联网和政务网对外提供全省电子地图、影像地图、政务专题等各类信息资源,方便企业基于天地图做增值开发。平台建设应用成效突出,成为我省政务信息化建设基础地理信息支撑,已广泛应用于全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空间规划、应急指挥、精准扶贫、疫情防控等50多个领域,48个省级部门170多个业务系统和市县2000多个业务系统,带动了上百家企业参与地理信息增值开发,在政府科学决策、政务大数据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有力地促进了我省数字经济的发展。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优化住房公积金服务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围绕提升住房公积金服务重点工作,整合户籍、不动产登记、房产交易、社保等数据资源,融合线上线下办理流程,推进相关证明材料线上核验,实现缴存、贷款业务“一次办好”,提取业务“零跑腿”,倾力打造“数聚赋能”应用示范样板。

落实全省数字政府建设“四个一”重点任务攻坚部署,按照《山东省“数聚赋能”专项行动方案》,充分发挥数聚赋能作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数聚赋能-优化公积金服务”专项行动的通知》,制定《住房公积金服务主题库建设方案》,依托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积极建设住房公积金服务主题库,数据规模约10亿条。通过数据省级汇聚,实现全省住房公积金数据资源共享和利用。在数据整合基础上,创新举措,大力推进流程再造,指导各地推出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措施,破解住房公积金提取、贷款堵点问题,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达96.5%,“住房公积金服务大厅”入驻“爱山东”APP,覆盖全省16市住房公积金高频服务事项,为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利企便民服务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省卫生健康委开发健康通行码

助力全省复工复产复学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做好疫情防控、助力全省复工复产复学,省卫生健康委基于国家电子健康卡平台,用7天时间快速开发上线山东省电子健康通行码系统,利用“三色码”标识风险程度,为居民出行提供电子健康通行证。在“三色码”规则基础上建立了红黄码动态管理负面清单,实现“一次申报、动态管理、跨域互认、全省通用”。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全国互认共享。

山东省健康通行码充分利用电子健康卡“省市一体化”建设模式,统一规划建设、分布式部署、集中式管理,以省级及16市节点为集群,形成1+16+N区块链节点形式,最大程度上确保数据安全和业务的连续性,支持跨系统、跨机构、跨地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同时,建立多方联动和数据共享机制,与公安厅、省大数据局、省通信管理局、省教育厅等部门,建立数据联动共享机制,通过省电子政务平台实现健康通行码数据互通共享,保证通行码基础数据库及时更新,助力全省人员有序流动。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发放电子健康码10144万张,亮码应用总数81.34亿次,均居全国首位。

省市场监管局全面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应用

电子营业执照与纸质营业执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是企业取得主体资格的合法凭证,是市场主体的电子“身份证”,是省政府重点推广应用的“电子两证”之一(另一证为电子居民身份证)。

省市场监管局在全国率先将电子营业执照系统接入“爱山东”APP,实现市场主体身份在山东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的“一次认证、全网通办”,解决了市场主体在不同地区和部门的业务办理系统单点登录、身份认证、重复验证等问题。率先实现自然人与企业法人电子混合签名,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登记“无纸化”“零见面”全程网办率。积极推动省市场两级搭建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前置环境,推动各级各部门共享应用电子营业执照。截至10月底,省和16市两级全面配置完成电子营业执照前置系统,70多个部门的100多个业务系统与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完成对接,实现了电子营业执照身份认证、证照信息全面共享应用,方便了市场主体办事,真正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了政务服务效能。

   

济南

“泉城链”创新实现数据可信共享新模式

济南市大数据局强力推进公共数据“管聚通用”,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和应用水平显著提升,但也面临涉及个人和企业权利的敏感数据开放难,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开发应用平衡难等问题。

9月“泉城链”平台正式上线,创造性提出“精准授权、智能加密、还数于民、价值传递”新理念,在全国首创“政府数据上链+个人链上授权+社会链上使用+全程追溯监管”数据可信共享新模式,将数据库中的“数据”,转变为区块链上的“资产”,实现“还数于民”,从根本上解决数据持有方、权属方和使用方存在的数据壁垒、信息不对称和隐私安全问题。

目前,已有4家银行基于“泉城链”开发了金融创新产品,将贷款业务由过去的最少跑3次、带5份材料、需10-15个工作日,升级为动动手指就可实现的“秒批”“秒办”;“数字保险箱”已实现16个部门35项数据资产向“个人”返还,预估年可减少材料提交500余万份、减少跑腿70余万次。

青岛

推行政务服务“智能办”

为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简化优化办事流程,压缩审批自由裁量权,减轻企业群众办事负担,打造“高效、便捷、公开、透明”的一流政务服务环境,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通过深化信息共享,实施流程再造,推出政务服务“智能办”。

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始终秉持“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服务理念,依托省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网,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用,原来需企业群众提交的申请材料转变成由平台自动比对获取,原来需人工审核的事项转变为系统自动审批,审批办事实现“无人工”“零材料”“简材料”。

截至目前,青岛市共推出了356项“智能办”事项,涉及人社、公积金、社会组织等20个业务领域,深度共享应用了32项政务信息资源,精简了500余项申请材料,减少了2000余个申请表字段填写,审批办事实现“零跑腿、零见面、无人工、随时办”,在全国处领先水平。

淄博

搭建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淄博市自2019年创新建设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来,依托省市共享交换体系不断深入汇聚融合政府和社会数据,为企业全面动态精准画像,实现资金需求与金融资源供给有效对接,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金融保障。

通过省市共享平台线上线下供需对接,共享法院、税务、市场监管等13个市级部门和11个区县共计5.6亿余条数据,其中协调市供电公司、区县政府、29个燃气公司和11个供水公司实现民用及企业用气、用水、用电等39.4万条公共数据共享,并对已汇聚数据进行规范治理,解决字段值缺失、字段格式不正确、数据重复等问题,及时推送已授权企业信息,实现全市36家银行、5家融资担保公司接入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6190家企业在平台认证,发布融资需求1415笔共计344.9亿余元,发放贷款889笔117.8亿元,有效增强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可获得性,畅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渠道。

济宁

“政企通”服务平台助力企业服务“一网通”

为助力企业政策申领、融资对接、培训解读、供需合作、人才招引等各项服务“一网通办”,济宁市上线了济宁市政企通服务平台,提供线上网站和“济时通”APP双访问入口,在线提供企业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一是提供“政策通”服务,汇聚中央、省、市政策共计59961条,同步根据汇聚的企业各类信息,利用大数据进行政策智能匹配,在线提供1534项政策项目线上申报指引。二是提供“培训”通服务,汇聚全省240场培训活动信息,58场培训历史直播信息,在线解读政策文件、法律法规,促进企业依法合规、高质量发展。三是提供技术“供需通”服务,企业可线上发布技术供需信息,畅通技术成果应用途径,已先行导入全国20866条技术供应信息供企业参考,助力发挥技术转化成效。四是提供企业“合作通”服务,将法律、科技、知识产权、管理咨询、改制上市等各类服务型企业信息汇聚整合,形成服务产品和服务机构超市,促进企业便捷获取服务资源。五是提供“人才通”服务,汇聚发布省、市各类人才招引和评优评先政策6570项,并逐步将全市管理专家、财政专家、技术专家等高层次人才信息对外介绍,发挥人才引领企业效益发展。

此外,济宁市政企通服务平台还将进一步研发提供企业融资服务、人才供需在线匹配服务等功能,采取开放运营模式,整合优质服务资源,搭建企业服务无缝对接平台,通过线上资源汇集、线下服务支撑,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实现政府与企业从线下到线上全方位的零距离互动对接。

威海

创新打造社会保障“数字公共服务体系”

威海市人社局为解决群众办事难,如跑腿多、排队多、提交材料多、不便利等问题,借助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全国率先构建了社会保障“数字公共服务体系”,打破了层级、区划和时空限制,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优质便捷高效的社保服务。

推进服务渠道数字化升级,建成了“微信公众号+自助服务终端+网上社保大厅+手机APP”多位一体的线上服务渠道。加强社保资源数字化改造,建成涵盖全市260万参保人员的大数据库、电子档案库,数据市级集中、准确唯一。建设了“ABCD”数字认证服务体系(人工智能认证、生物识别认证、社区兜底认证、大数据认证),实现96.9%的社保待遇领取人员“静默化”认证。推行电子签章,代替各级经办机构实物印章371枚,启用社保基金电子票据,实现社保缴费全程网办。运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通过数据共享、业务联动、告知承诺、容缺受理手段,主动获取数字化业务材料和数据,累计精简纸质办事材料55项,精简幅度超过40%。

线上渠道已经成为社保服务的主渠道,线上业务量占比超过92%。该创新做法入选中国行政改革蓝皮书,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重要媒体刊发,并作为唯一地级市参与建设全国社保公共服务平台课题研究,被人社部面向全国推广。

   

日照

通过数据共享助力义务教育“无证明入学”

为解决中小学义务教育招生报名中,家长现场排队耗时久、往返多次、证明材料繁杂、学校审核环节多、材料甄别难等问题,日照市大数据发展局联合市教育局通过“大数据+招生”重塑入学流程,实现全市义务教育“无证明入学”。

通过打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公安、住建、人社、市场监管等9部门数据壁垒,实现不动产登记、常驻人口、交易网签合同、个人参保等14类数据共享和自动比对审核。家长只需在网上填报验证孩子的身份信息,系统后台即可直接调出家长身份信息和房产信息,并自动匹配可入学区学校,克服了家长拍照上传繁琐、容易误填、误判等问题,还从源头上杜绝了假户籍、假房产等入学材料造假的现象,真正实现了招生入学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深化服务平台搭建,在开通网上报名通道的同时,将入学报名平台接入“爱山东”APP,家长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能在APP上完成入学报名所有流程,实现入学流程“一键就办好”。通过数据共享应用,实现了全市义务教育招生“网上办、掌上办、在家办”,网报比例从去年37.61%增加至今年96.8%,日照市成为全省首个整体实现义务教育招生一网通办、零证明入学的地级市。

德州

数据共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沧州办企业,德州拿证照。“鲁冀津三地(33县市区)企业开办跨省通办机制”模式,解决了一些长期存在的异地办事堵点难点,以及“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

投资人在山东德州等三地33县市区范围内可跨省办理开办企业、商标注册等34个政务服务事项。可到任一政务服务大厅提交申请,由属地登记机关审批打印营业执照,并免费邮寄给企业。同时,还为企业提供印章刻制、涉税办理等“链条式”服务,让申请人足不出市即可完成企业开办全过程。

优化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业务模式,按照“应上尽上”的原则,深化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对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必须到现场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通过“收受分离”模式,拓展“异地代收代办”。推动一地受理申请、各地政府部门内部协同,优化“多地联办”。加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数据支撑,通过市政务大数据平台,整合各单位的数据资源,打通数据通道,提升数据共享支撑能力,统一业务规则和标准,加强政务服务机构“跨省通办”能力建设,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线上线下多样化办事渠道。通过“跨省通办”的实施,德州市惠企红利将延伸至跨省登记企业,不但可以享受“网上办、掌上办”便捷措施,还能实现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地办”的需求。

“跨省通办”清单涵盖了教育、医疗、就业、养老、婚育等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新生儿入户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从学历公证到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打破地域限制,降低人民群众办事成本。

滨州

“融合签名(章)”助推政务服务能力再提升

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水平,滨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以电子材料合法化为突破口,通过对全国电子营业执照签名功能开发,实现电子材料加盖企业签名的突破,融合政府签章系统、个人签名,研发了“融合签名(章)平台”。

“融合签名(章)”平台充分结合企业群众办理的具体需求和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标准,以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和上网运行为前提,在对办事材料进行精细化梳理的基础上,将“融合签名(章)”平台与滨州市政务服务平台对接,覆盖至市县两级8000余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企业和群众通过滨州市服务网申请办理业务时,配合“来滨办”APP,可以对电子材料实现“扫码盖章”“扫码签名”,可实现一次提交,无需跑腿。以点破面、循序提升,推进在政务服务中的具体实践和应用,率先在市县行政审批领域推广,助推网上办事流程再造,切实提升了企业和群众网上办事获得感。

滨州

建设惠企平台实现政策精准推送

为充分解决惠企政策数量庞大,涉及领域、门类、部门单位较多,企业获取政策渠道杂、感知差等问题,滨州市搭建了“滨州惠企政策平台”。

平台综合运用最小颗粒化梳理、标签匹配、智能展示等精准推送方式,把惠企政策精准推送至企业,让奖补惠企政策网上办理功能得以实现,各项惠企政策的精准推送和市县两级财政奖补政策网上办理均可兑现。

平台上线以来,已有近10万家企业注册,梳理上传909条有效政策,317项奖补惠企政策兑现项目,办理奖补兑现申请1563个,核定奖补资金5378万元,惠及企业1000余家。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平台政策自动分析匹配功能,开发企业惠企政策专属网页,越来越智慧精准地为注册用户推送政策。“滨州市惠企政策平台”将全面落实惠企政策“应推尽推、应兑尽兑”要求,实现服务企业“高效率”“零距离”。

   

省发展改革委打造区域链

促进黄河流域区域融合发展

为精准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促进区域间各类创新要素加速集聚互动,创新政府、园区、企业、专家之间的交流合作方式,今年9月18日,我省联合沿黄八省区推出了我国第一个服务区域融合发展的线上互联网共享服务平台——“区域链”。

区域链APP运用短视频、直播、政策解读、对话交流等方式,发布最新经济动态和权威政策,形象推介园区和项目,实时精准地为区域融合发展提供服务。该平台产业分类科学,覆盖面广,信息容量大,交互速度快,可实现智能个性化推送,也可一键直播,使用简单方便,极大提高了政策和项目推介效率,降低了推介成本,使项目推介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在当前疫情常态化的形势下,与传统推介路演方式相比,优势更加凸显,效果更好。

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经有近1200家政府部门、园区和企业入驻上线,上传短视频数量达2700余条。已有陕西省、青海省等10个兄弟省区的用户入驻。近日,省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际论坛”,运用区域链APP面向全国同步开展重点项目短视频推介,进一步提升了平台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打造培育平台

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创业

为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创新打造中小企业创新创业(高成长企业)培育服务平台。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融合作用,整合高成长企业资源,通过“分级入库,按级施策,精准培育”,构建“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一是整合汇聚服务业务。平台汇聚共享全国创新创业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政策、成果、金融、专家、项目等一系列综合创业服务。二是分类归档分类施策。智能化采集企业有效信息,梳理形成数据齐全的企业库,通过分类检索、个性化分组等方式,定制式推送政策、服务等信息;深度挖掘分析企业数据,构建企业画像,出具专属管理建议书,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精准化定制式的帮扶培育;为企业提供从申报、立项到验收的全周期信息化管理,解决以往材料层层邮寄、耗时过多等问题。三是增强服务决策能力。采用大数据可视化手段,动态分析各区域企业全维信息,直接掌握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产业的发展趋势,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平台的建立,大幅降低了企业创新创业成本,提升了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形成了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健康发展的最优生态。

省公安厅推进机动车驾驶证电子信息应用

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为解决驾驶人携带实体驾驶证不方便以及经常忘记携带实体证件等问题,通过使用互联网技术并依托于“爱山东”APP、“山东微警务”微信公众号、“支付宝”APP,加快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了机动车驾驶证信息电子化、办事服务在线化,让群众出行更方便,亮证更简单,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互联网+政务”。

通过使用“支付宝”APP、“爱山东”APP、“山东微警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实现全省省本级和16市的机动车驾驶证电子信息应用全覆盖,广泛推进了机动车驾驶证电子信息应用。群众可通过手机进行证照展示,用电子证照代替纸质驾驶证,路面民警在检查证件时只需通过移动警务终端扫描证照下方生成的加密二维码获取信息并进行验证,有效防止电子信息的伪造。为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服务,系统同时借助支付宝和微信的实名、信用、核身等能力,确保在安全、可信的前提下让广大群众进行证照展示。

机动车驾驶证电子信息项目系统自上线以来,在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滨州、德州、聊城、临沂、菏泽已有1163万次调用激活及使用。试点任务过程中全省已实现基于机动车驾驶证电子信息的电子化展示。

省公安厅推动实现易制毒化学品

企业办证审批“零跑腿”

为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促进全省化工医药行业健康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省公安厅禁毒总队创新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方式,建立了山东省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免费为所有使用企业单位服务,推动易制毒化学品网上购买、运输许可或备案的行政审批全程网办,真正实现企业办证审批“零跑腿”。

按照省政府“一网通办”“只登陆一次”等要求,山东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积极推动山东省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省政府服务平台数据对接、数据归集等工作,企业可在省政务服务平台登录,在线办理所有的易制毒化学品购买、运输许可、备案证明,实现了在线审批、全程网办。

目前,该系统入网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单位1.7万余家,年均办理易制毒化学品购买和运输许可、备案证明15万余件,年均审批总量达6000余万吨,未发生因系统原因影响企业办证等问题,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省司法厅打造山东“互联网+公证”业务新模式

为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工作进程,省司法厅与省自然资源厅及省民政厅签署了信息共享协议,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省级层面公证与不动产登记信息及民政婚姻登记信息的数据共享。

依托山东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网,与自然资源部门和民政部门通力配合,实现公证信息,不动产权利人信息、共有人信息、房屋信息,婚姻登记日期等数据共享和自动比对审核,打通了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我省公证员可以直接使用公证业务系统查询不动产登记及婚姻登记的相关信息,并通过对接接口核实、检验当事人信息,省去了群众开证明、公证员核实等繁琐步骤,真正实现了一平台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结。

自数据端口接通以来,全省162家公证机构累计查询不动产数据2000余次,婚姻登记信息26000余条,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便捷了公证法律服务。

   

省财政厅利用大数据

助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针对当前财政收支矛盾,省财政厅按照“一级建设、集中部署、分级应用”的模式,搭建了财政大数据平台,该平台以收入分析应用作为大数据建设的切入点和重点,各市县按需建设数据分中心,充分利用省级资源和成果,避免重复投资建设。

依托省级政务信息整合共享交换平台,共享市场监管局、公安、人社、不动产等部门的数据,整合了人行、税务、财政收支、资产及各类经济运行数据,存储了2014年以来各级电子税票、金库日报、工商登记、社保缴纳、非税票据等数据94多亿条次,为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强化税收保障、提升收入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平台采用由总到分、逐级钻取的数据挖掘分析体系,实现了按区划、行业、科目、级次、企业等多维度分析需求;通过“企业画像”,基于每户企业、每张税票进行分析,各级可及时了解本地财源结构及增减变化,对重点纳税企业进行监控;与省科技厅提供的11000多户高新技术企业,省化转办提供的6000多户化工企业进行比对,及时掌握各地重点企业的规模、行业、区域分布和纳税动态;针对重点领域,开展了瞪羚企业、房地产企业、十强企业等专题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省生态环境厅和省气象局

联合开展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

秋冬季一直是我省大气污染较重的时期,重污染天气发生的频次多、时间长,对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引起公众和舆论的高度关注。

为做好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和科学应对,最大限度减少空气污染对公众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的影响,省生态环境厅和省气象局依托共享交换平台,建立了高效、畅通的数据共享和联合会商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气象数据和生态环境数据,发挥两部门专业优势,联合开展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工作,通过日会商、周总结、月评估,提前预报未来重污染天气过程发生的时间和程度,指导各行各业提前采取减排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经过两部门通力合作,以城市为单位的精细化预测能力达到7天,以区域为单位的趋势预测能力达到10天,重污染过程预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为社会公众健康生活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报预警信息服务,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更加精细化的技术支持。

省交通运输厅依托数据共享

让交通出行“说走就走”

为促进交通出行服务创新应用,培育“出行即服务(MaaS)”新模式,切实解决群众出行中各类交通信息不集中、异常预警信息不及时等问题,省交通运输厅加快推动交通出行主题库建设,着力打造公路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子系统,及时发布高速公路路况、出行提示等信息,为公众出行提供更为优质的信息服务。

公路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子系统汇聚了交通运输行业内的公路网基础数据、高速公路路况等信息,以及行业外的气象、水文、地质、海洋等预报和灾害预警信息、旅游景区及旅行社信息等。并通过山东交通出行服务网、“山东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微信公众号、“山东交通出行”新浪微博、省级12328信息服务子系统及其热线平台提供有关交通出行的信息查询咨询服务。

系统建成以来,已发布全省高速公路路况信息9万余条,出行提示信息300余条,普通国省道养护信息约200条。仅2020年十一假期期间,系统就发布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及收费站异常信息2590条,公路及海洋预警预报信息6条。信息发布渠道多、覆盖范围广,让群众及时掌握交通出行动态,提升群众出行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让交通出行“说走就走”。

济南:“保医通”实现商保赔付快速结算

目前,全国普遍存在社会医保和商业医保之间网络无法互联、数据无法安全互通、医保结算信息无法实时共享的问题。济南市建设“保医通”平台,在国内率先推出商业保险一站式快速结算服务,解决了商业医保理赔手续繁琐、理赔难、理赔慢的全国性难题。

济南市大数据局联合济南市医保局,创新性建设“保医通”大数据服务支持平台,在个人授权同意的情况下,以标准化、专业化的方式将数据传输给商业保险公司应用,彻底解决了商业保险理赔过程中存在的多次跑腿、耗时多等堵点问题。

根据银保监局数据统计,济南市全年各类商业保险理赔件数逾50万件。通过“保医通”平台,每年可减少商保群众跑腿50万次,减少纸质申请资料100余万份,提高理赔时效近5日。

青岛:用大数据给建设项目做“全面体检”

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因建设项目数量众多、专业性强、涉及单位多、资料庞杂等特点,政府部门监管难度很大,监督深度和广度难以有效拓展。

为有效破解难题,青岛市审计局积极运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率先建成国内首个建设项目全链条智能审计系统—青岛市公共投资大数据审计平台。平台有效盘活政府存量数据资源,将来自发改、住建、环保等几十个部门,近50TB的海量数据全面整合贯通,借助多项先进技术手段,搭建103个大数据分析模型,能在短时间内对多个建设项目同时开展“体检式”审计扫描。平台实现了从“人工翻阅、肉眼比对”式审计到“智能化、高效率、全覆盖”审计的飞跃,有效促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运用该平台,现已成功实现市级重点项目和工程建设关键环节的审计监督全覆盖,以及投资审计重点内容全覆盖,包括对200个市级重点项目、33122个项目审批、1682个项目招投标、1935次中介选用等情况的全覆盖审计。通过精准查处围标串标、违规中标套利、骗取拆迁补偿、高估冒算等多类问题,节省财政资金3.72亿元。平台获得审计署的充分肯定,部分模块已被纳入审计署金审三期工程,向全国推广。

淄博:数据共享助推“智慧人大”

提升监管治理水平

为充分发挥淄博“智慧人大”的在线监督功能,淄博市通过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和融合应用,增强“智慧人大”信息化系统监督实效,切实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履职需求和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完善规划,强化管理,以淄博市大数据平台、“两院”司法公开平台等基础性支撑平台为依托,通过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对接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等42个部门,实现361类信息资源共计8万余条数据汇聚共享,联网采集政府工作部门和司法机关的业务数据,并结合淄博市改革发展稳定重大战略和重点工作,设立合理的预警监督指标,充分运用大数据先进理念和技术,对已汇聚数据资源进行可视化分析和融合应用,实现人大监督的数字化、实时化,提升监督的精准度和实效性,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省交通运输厅

基于ETC数据打造“车支付”新业态

为加强政企数据融合,拓展ETC应用场景创新,省交通运输厅通过有效利用ETC用户通行数据,为ETC用户提供车辆的全生命周期支付服务,在更多涉车领域实现了高效、快捷支付,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了基于ETC生态的“车支付”体系。

一是以ETC支付为基础,拓展ETC无感加油、ETC智能洗车、ETC智慧停车等应用场景。二是以车辆ETC服务为基础,将通行数据和车辆数据结合,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数据画像,辅助用户决策。三是对ETC生态产业链和用户类型等进行分类管理与分析,综合评价物流用户,打造物流金融信用体系。

截至目前,ETC无感加油已落地加油站25家,签约实施站点400家,每站点服务用户日均100个,用户加油、支付、开票流程由原来的3-5分钟,缩减为1分钟左右。在ETC智能洗车方面,整个洗车和支付过程仅需3分钟即可完成,高效便捷。在ETC智慧停车方面,济南遥墙机场打造了山东省首个“ETC停车场”,车辆仅需0.27秒即可完成扣费,实现了不停车无感通行,目前ETC停车场已上线130余家,打造了全国领先的ETC-优泊智慧停车“日照模式”。在ETC物流金融方面,已累计为全国3800家物流企业的32万辆ETC货车放款234亿,有效解决了中小物流企业车辆和资金管理难的问题,促进了物流行业良性发展。

省水利厅基于大数据

实现招投标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

为解决水利工程传统招投标过程效率低下、社会资源浪费、协同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有效规避招投标过程中投标作假、围标、串标、招标歧视、虚假招标、随意评标等违规行为的发生,省水利厅建设了水利工程电子招标投标平台,实现对无纸化招标的全面、透彻监督,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水利工程电子招标投标平台基于大数据对招标、投标、评标、合同履约等业务全过程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已实现与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中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水利部项目管理平台、省政务资源共享平台、省政务服务系统、省公共资源交易等平台的信息共享应用,同时集成整合了政府、社会等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的多源、异构数据。实现了对参与招投标各方主体的企业信息、资质信息、人员信息、业绩信息、履约情况、信用评价的可查可认定,所有流程可查、可追溯,投标文件内容可自动分析比对,实现对招投标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监管。

平台运行至今已通过平台注册2200余家市场主体单位,发布6700余条招标公告、5400余条评标结果报告、5300余条中标通知,累计完成7544批次水利工程招标任务。项目覆盖了全省16个地市和厅直属有关单位,有力保障了全省水利工程招投标活动的有序开展,支撑了大规模高强度的水利建设需要。

聊城:

积极搭建政策精准推送体系 服务企业健康发展

为有效解决政务服务事项依据获取难、政策入企难、企业享受难等问题,聊城市围绕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瞄准问题,打造了政策专题数据库及支撑系统,构建了“政策精准推送”体系,向企业准确、快速的传递政策信息。

该体系支撑系统包含数据自动采集、智能拆解、自动推送、标签化分类、多维统计等功能。数据采集模块具备数据自动抓取功能,将国家、省级、市级等各职能部门和权威机构发布的相关政策集中采集到该平台,为政策的宣传推广提供了重要入口;平台智能数据接口可模拟人工采集的方式定时从互联网(司法网、北大法宝、法律家等权威法律网站)上下载获取政策论述、法律知识等指导材料,帮助用户获取专业的政策研究人员对政策的深度解析;政策拆解模块可通过自动拆解程序,根据特定的规则生成具体的法律法规条款数据;政策解读模块可在阅读政策的同时,将政策相关出台背景、制定和修订过程,分段解读进行同步展示;政策应用模块为用户提供政策信息智能推荐服务,提供多标签快速查询和自助订阅功能,可根据企业法人基础数据、经营许可数据、发展状态数据,自动判定、匹配相关政策,通过公众号主动推送企业适用、急用、好用的政策信息。

系统还提供政策“发声”渠道,供企业对相关政策进行评价反馈,政策制定部门可跟踪、分析政策落实后对企业、社会的作用及影响,以企业反馈的问题为导向,不断改进政策内容,强化政策服务效果评价,优化政策推送流程。

目前系统已为全市5000多家企业推送政策及政策解读2万余条,收到政策反馈意见51条,推动政策修正7处。该系统在工信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软件测评中心)2020年数字政府能力评估中获得“优秀案例奖”。

威海:

“信财银保”联动机制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为进一步解决中小微企业轻资产、无抵押物导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威海市财政局探索打造“信财银保”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对企业资产、纳税、社保、信用等60余项数据进行汇集、整合、分析,搭建信用评级模型,进行企业信用评级、精准画像。通过大数据信用等级评定、信保基金增信、银行定制产品、担保分担保险,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互信合作的桥梁,有效破解银行、企业间信息不对称难题,引导金融机构为诚信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信用贷款和应急转贷等服务,进一步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实现数据融合、数聚赋能。

平台自2019年5月中旬试运行以来,已有22家银行、1063家企业在线注册登记,协助银行为企业实际发放融资贷款621笔、37.97亿元。在国家发改委主办的2019年第三届中国城市信用高峰论坛上,“信财银保”企业融资服务平台项目被评为全国优秀信用案例,成为山东省首个运用“大数据+信用+基金增信”模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的优秀案例。

   

省农业农村厅整合涉农大数据

支撑农业服务数字化

为有效解决我省农业数据资源获取难、整合难、应用难等突出问题,省农业农村厅充分利用“共享交换+大数据”技术,整合汇聚全省多维度涉农信息资源,构建了“1+10+N”(一个数据中心,十大业务模块,N个智慧应用)的“智慧农业云平台”,初步形成数据、业务、技术互联互通的全省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平台以推进农业数据“聚通用”为突破口,打通各类农业信息资源孤岛,汇聚全省涉农数据,为农业政务服务办理提供全方位的数据保障;通过数据共享获取气象、水文、土壤和病虫害、动物疫情等数据,为农业生产经营投入提供数据依据;深化区域农业数据的智能化分析,逐步实现全省农业信息资源“一张图”应用,为农业生产的不同环节提供针对性的数据服务。

自平台试运行以来,对外发布信息资源服务接口100余个,实现了全省涉农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共享交换,充分发挥农业大数据在精准生产、态势感知、综合分析、预警预测、辅助决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效提升全省农业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引领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加快建设,为农业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和技术保障。

省商务厅创建“数字保险箱”

打造智慧政务服务新模式

为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极简审批”“不见面审批”,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率先把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政务服务效能提升,为企业和群众建立“数字保险箱”,实现材料、证照数字化和信用信息跨部门、跨系统可信传递共享,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创建政务服务新模式。

一是应用区块链技术首创安全可信的“数字保险箱”,以数字化方式自动存储企业和个人营业执照、身份证明等证件材料,企业和群众到政府部门办事时无需重复提交,从“数字保险箱”中调出使用即可。二是通过“区块链+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可信传递、实时共享,实现审批业务在线协同办理,办理结果自动上传“数字保险箱”。三是建立智慧政务服务系统,通过智能软件机器人自动跨系统交互操作,进行智能审核、自动办理、实时反馈,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秒批秒办”。

“数字保险箱”运行以来,群众办事提交材料数量平均减少61%,部门审核时间降低50%,实现企业开办最短用时35分钟纪录,已为10117家新开办企业、20234位个人提供服务并建立“数字保险箱”,149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24小时全天候“秒批秒办”,显著降低办事成本、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东营:

数据共享破解危化品车辆运输监管难题

东营市是危化品生产和运输大市,为破解危化品运输车辆运营“安全风险高、监管难度大”的难题,依托市政务云和大数据平台,打通交通、应急、公安等数据,建设了市危化品道路运输智能监管平台,实现危化品车辆“全过程一体化”综合监管。

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结合物联网、大数据、AI等先进技术,共享车辆基本信息、电子信息卡、智能装卸等系统数据,生成电子运单,规范车辆运营行为,从源头杜绝超载和介质不符等问题。通过车辆安装的4G视频和“六预防”系统,实时对“超速、疲劳驾驶、接打电话、抽烟”等情况发出声音预警提醒,及时消除危险驾驶行为。构建了“行驶有专线、装卸有专控、停放有专区、清洗有专场、监控有专网”的综合监管体系。

平台运行以来,东营市危化品运输车辆装运过程未发生火灾、爆炸、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等恶性事故。2018年、2019年危化品运输车辆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9.4%和30.8%、56%和33.3%,2020年1-9月份同比分别下降50%和60%,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烟台:

搭建应急指挥平台 提升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水平

为提高全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信息化水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烟台市编织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网,数聚赋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水平。

应急指挥平台汇聚了市大数据局、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应急局、气象局、水利局、消防救援支队、燃气公司、自来水公司等25个部门的84类数据资源,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应急指挥平台包括综合应急指挥系统和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综合应急指挥系统主要服务于日常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与协同联动。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紧扣应急管理部门对于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战结合、全面监测、详细分析、充分研判、合理指挥、快速发布”的需求,全链条服务于自然灾害灾前、灾发、灾中、灾后的各个环节。系统基于GIS地图,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和知识图谱等技术,综合考虑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承灾体的脆弱性、孕灾环境的稳定性和应急减灾能力四个要素,针对常态和非常态两种业务场景,从点(隐患点)、面(行政区划、重点区域)、链(多灾种灾害链)灾害服务的三个时空维度进行灾害综合分析。

   

省文化和旅游厅

运用大数据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以旅游营销、行业管理、公共服务为切入点,通过纵向整合省市县旅游产业数据,横向实现与公安、交通、通讯等旅游关联部门数据共享,汇集了3.6亿互联网数据、5400万涉旅行业数据、12.6亿旅游产业数据和2.7亿条运营商数据,运用大数据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在旅游营销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建模,可以了解游客从哪来、怎么来、住在哪、玩什么、玩的怎么样等游客行为信息,描绘出精准的游客画像,并将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营销手段与之匹配,最终做到精准营销;在行业管理方面,实现对全省重点景区的实时客流监测分析,可以按小时监测景区游客数量,当黄金周节假日及旅游高峰期间,客流数量接近景区最大承载量时,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进行合理疏导分流,防止拥堵踩踏,保障游客安全;在公共服务方面,通过大数据平台汇集全省景区、酒店、旅行社、厕所、乡村旅游点等要素信息,旅游攻略、节庆活动、优惠措施等指南信息,以及线路、门票、酒店客房等产品信息,游客可通过好客山东网及“好客山东”APP随时随地查询、预定。

通过不断深入和拓展旅游大数据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打响“好客山东”品牌,助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省卫生健康委推动

全省“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

近年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聚焦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聚力全真活可用数据汇聚,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推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服务融合发展。

以智慧品牌为引领,促进卫生健康服务转型升级。启动实施“双命名双提升双满意”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创建优质服务单位、智慧服务示范品牌工作。制定了3大类13个智慧服务品牌标准。2018年、2019年全省共评选命名智慧医院、智慧门诊、智慧病房等智慧服务品牌48个,有效促进各级卫生健康服务转型升级。在全省统一开展了“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百日行动,选择“切口小,见效快”的30件实事,推进医疗、护理、急救等领域便民惠民措施全面落地,让互联网、大数据成为改善医疗服务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全省建立了“五屏联动”云急救新型急救模式,注册审批互联网医院173家。全省493家医院可通过银联、电子健康卡、微信、支付宝等多种途径实现“一站式”移动网络支付。467家医院提供自助服务,341家医院智能化导医分诊覆盖主要服务环节。四是以互联互通为基础,建立全省统一惠民便民服务平台。实施“四个一”工程,纵向联通国家、省、市、县四级平台,横向连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规范有序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

潍坊:

打造“全景监测平台” 推进政务数据开发应用

潍坊市通过整合全市数字化基础设施信息、市共享交换平台、市视频共享平台数据等,创新打造了“全景监测平台”,以数字驾驶舱的形式,通过“一张屏”分主题、分层次地进行数据共享效能分析和可视化展现,重点解决数据应用范围不广、数据价值挖掘不深、数据支撑作用不强等问题。

平台重点涵盖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智慧城市三方面重点数据。数字政府方面,覆盖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中心、数据共享开放、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政务数据应用等关键内容,将云、网、数据、系统、项目、部门从宏观到微观进行科学挖掘分析和逐层展现,实现了对政务数据从“共享”到“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全流程监测。数字经济方面,重点围绕潍坊市数字经济产业、数字经济园区、数字经济核心企业、企业总体发展情况等,可监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的经营和人员情况,通过对企业、资本的增减情况的统计展现全市经济活力,监测潍坊市重点行业产值等。智慧城市方面,通过与全市视频监控平台进行对接,整合视频共享平台中不动产登记、政务服务、文化旅游、交通、交警、市场监管、城市管理、水利、发改、安监、森林公安等多领域监控信息资源,结合地理位置信息,实现监控信息的定时定点查询展示及综合应用。

泰安:

构建一体化监测体系 精准管控大气环境

为了精准掌握泰安市臭氧生成因素和城区当前大气环境VOCs的主要排放分布情况,泰安市基于现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子站,结合气象及历史污染特征,对VOCs影响进行布点分析,通过建立四维一体综合监测方案,构建城市VOCs污染因子的监测-排查-溯源-监控一体化监管系统,实现了VOCs的精准管控,科学管控,依法管控,提高了VOCs监管效率。

通过在城市的上风向、下风向、中心城区及重污染区域选取关键点位,利用苏玛罐24小时采样,对200余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进行数据汇集,实现城市关键VOCs组分的锁定。重点分析找出对臭氧生成敏感性高的相关VOCs物质,实现了从源头分析污染原因,精确寻找“病因”,利用先进的气质联用仪监测车,采取走航与定点监测相结合的方式,摸清城市VOCs排放分布状况,快速溯源、实现靶向治理。

通过精准管控可获得全市VOCs的化学组成及时空分布特征,量化不同污染源的VOCs贡献率及时空分布并识别重污染天气中VOCs的主要来源,促进了泰安市臭氧污染协同防治方案的建立,使监管职能由“末端监控”向“过程监控”转变,由“环境应急响应”向“日常风险防控”转变。

 

来源:山东省大数据局

[责任编辑:杨凡、曲一歌]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01253,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66601253,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