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助人”成为一种本能 危急关头冲上前——勇敢的济南“老师儿”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作者:

2021-01-30 09:01:01

济南老虎山隧道一轿车因追尾事故突然起火,五名公交车驾驶员冲上前——勇敢的济南“老师儿”

记者在采访前,不断回看网上热传的那段视频:隧道中,旁边还有车在呼啸而过,一辆路边停着的小轿车车头燃着大火,几人正拿着灭火器在救火,火势突然加大,火光几乎将救火人淹没,他们本能地后退,然后继续上前……

这是1月25日早高峰期间发生在济南老虎山隧道的一幕。26日上午,记者在济南公交集团有限公司见到了五名救火的公交车驾驶员,回想起那天早上的经历,火光、烟雾、爆燃、灼热、空白……许多个关键词频繁地出现在他们的讲述中。他们说,一幕幕画面“就像一场电影似的”在脑海里清晰地再现。

让我们郑重地介绍一遍他们的名字:K73路驾驶员侯光帅、赵朕元、李秀娟、刘娟,BRT-9路驾驶员张波。这次勇敢的救火行为,让他们五人从普通的公交车师傅变成了网友口中“勇敢的济南老师儿”和“救火英雄”,而他们摆摆手,又开车在路上。

敏捷的应急反应

1月25日早上,侯光帅驾驶着“特约车”标识的A02278D公交车,载着同事赵朕元、李秀娟、刘娟三人熟悉即将开通的定制公交路线。周一的早高峰时段,路面比往日更拥堵,天上还飘着点小雨,地面有些潮湿。

8点50分左右,公交车行驶到济南二环东路老虎山隧道附近,这条隧道长1800米左右,按照侯光帅近一个月来的驾驶经验,通过这条隧道需要3-5分钟。但跟往日不同的是,今天隧道口的车都行驶得极为缓慢,一辆辆私家车在隧道外排起了长龙,有些车甚至跑到了公交车专用车道上。

隧道口的车道左侧亮起红色显示灯,对于公交车驾驶员来说,红色信号的意思不言而喻。一切反常信息都向驾驶员提示着,前方可能发生了交通事故。随着车渐入隧道,一辆着火的私家车出现在大家视线中,一米多高的火焰直蹿到车顶上方,略显昏暗的隧道里犹如白昼。据了解,8点42分左右,这辆黑色的私家车与前方同向行驶的小轿车发生追尾碰撞,造成车头起火冒烟。

赵朕元见状立刻拨打了报警电话,驾驶员侯光帅把公交车停在着火车辆30米开外,两人一前一后取走车上配备的两个灭火器,车门打开后马上跑到现场实施救火……这个片段被事故现场的监控探头捕捉到了,四名驾驶员行动利索,整个过程没有一丝犹豫和慌乱。为什么能够反应如此迅速?四名驾驶员都将其归功于公司定期组织的消防培训和应急演练,这锻造出了他们在这场意外事故前敏捷的应急反应。

但现实和演练有所不同,阵阵袭来的热浪,火焰带来的强烈炙烤感,是演练中的小火桶模拟不了的;侯光帅和赵朕元冲在最前头,但他们身上的武器,也不过是公交车上统一配备的两个5公斤灭火器,喷射时间仅能维持30多秒。

拿着灭火器对准火源,只听到“嘭”的一声,火势爆燃而起,火焰升至两米多高,两人的身形几乎被火海吞没。侯光帅和赵朕元下意识地后退到一米开外的地方,观察到没有异常情况后,又继续投入到救火中。

两个小小的灭火器,在庞大的火势面前终归略显单薄,就在灭火器里的干粉快要耗尽的时候,李秀娟和刘娟突然想起了隧道内墙上安置的应急灭火器。按规定,隧道内右侧墙壁每隔50米设置一个消防设备箱,此时正好派上了用场。李秀娟和刘娟前前后后从隧道消防设备箱中取出四个应急灭火器,在补给到位后,他们又开启了第二轮灭火。四人集中在车头右侧,全力压制肆虐的火焰,火势开始有所减弱。正在此时,另一名身着同样制服的驾驶员绕行到车头左侧,加入了他们的“战斗”。

“看着旁边车,注意安全”

这是事件的另一名主人公,BRT-9号线的驾驶员张波,成为一名公交车驾驶员还不满三年。

当张波载着车上的四五十名乘客行驶到老虎山隧道时,一股刺鼻的烧焦味透过口罩直逼嗅觉神经。当时公交车已经行驶到隧道中段,距离事故现场只有二三百米。浓烟有些遮蔽视线,张波先安抚好乘客,“大家稍等一下,前边应该是私家车着火了,耐心等一下,我下去看看情况。”说完就提着灭火器冲了出去。

赶到着火车辆附近时,张波发现了另一辆停靠的公交车,现场已有四名同事在车右侧救火。他便绕到车辆左侧,与侯光帅等人两侧夹击消灭火源。四名同事提醒他,“看着旁边车,注意安全!”几名路过的私家车主看到之后也拿着灭火器赶来帮忙,还有不少人来帮忙疏散交通,在大家伙儿的努力下,火势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

然而,隧道环境相对封闭,浓烟久久挥散不去,如果停留时间过长,很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小的伤害,张波想到了车上的乘客,他急忙返回车上。在张波的指引下,四五十名乘客,沿着隧道最内侧路肩有序地往出口方向行走。另外,他还要给车队打电话汇报情况,通过智慧调度平台,给同方向的车辆发布信息。一切事情都完成后,张波突然发现车上还有两名老人迟迟没有行动。

当时,公交车距离隧道出口有七八百米,张波透过车窗试图从弥散的烟雾中看清车外的情形,许多私家车已经被锁上车门,道路拥挤不堪。两位老人行动不方便,要走到出口的确困难重重,他仔细检查了一下车门的封闭情况后,就陪着两位老人聊天,并时刻观察着老人的身体情况,耐心等待消防队员的到来。

没过多久,“119”警笛的声音由远及近地响起,所有人终于松了一口气。两辆消防车,迅速将火势扑灭;在交警的指挥下,老虎山隧道终于恢复了正常通行。

K73路的驾驶员们把地面上十几个灭火器空瓶提回车上,跟车队报备完毕后,他们没停留多久,就离开了现场,继续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直到了当天下午、晚上,朋友圈里开始转发相关的新闻报道,五个人的名字才逐渐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当“助人”成为一种本能

“爸爸,你上电视了。”张波下班后刚回到家,孩子第一时间就跟他分享了这个喜讯。张波拿出手机,浏览着朋友圈里转发的新闻,目光久久地停留在“暂无人员伤亡”这六个字上。“我想,最让人欣慰的就是,着火的私家车车主父子两个,车上的乘客,我们救火的同事,还有其他的私家车主,都没有人员受伤,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张波说。

“你真勇敢!”“好样的!”家人、朋友和同事们纷纷为他们竖起了点赞的大拇指。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随着救人视频在网络上的传播和媒体的相关报道,他们五个人变成了大家口中的“救火英雄”。“一夜成名”之后,五名驾驶员的态度却都出奇地淡定,“其实类似这样的事,在我们同事中也挺常见的,我们只是做了很普通的一件小事。”

如果要用语言去形容公交车驾驶员的工作状态,没有什么比“在路上”这三个字更能道尽的了。五名驾驶员中驾龄最长的是李秀娟,有14年之久,所有人的驾龄相加,超过了30年。每个人每天在自己固定的线路上要跑四圈,一天“在路上”的时间长达八九个小时。

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每天经过的地方都是一样的,但前方会遇到什么,这些都没办法预料。“做好面对一切意外状况的准备”是每个公交车驾驶员的必修课。赵朕元今年30岁,已经有6年的驾龄,这6年间,他碰到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意外。前不久,在驾驶K73路公交车的过程中,他就碰到了一场摩托车车祸事故,摩托车车主被压在车下不能动弹,赵朕元上前帮忙把车主扶了起来。“碰到这样的事,总是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毕竟助人也是助己。”赵朕元说。

一天之中,面对更多的还是各种各样的小状况。有老人拎不动东西,马上帮着提到座位边上;有乘客忘记戴口罩,就准备一些备用的口罩;乘客丢了东西,也会尽自己所能帮着找找……驾驶员的工作间隙填满了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助人”已经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变成了日常的一种习惯,甚至成为危急时刻的一种本能反应。

路遇私家车着火这种事,五名驾驶员都是头一回碰到。光凭两个灭火器就敢冲上前?万一发生爆炸怎么办?……冲上去的时候,脑子是一片空白的,这些顾虑也没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痕迹。一切行动都源于一个念头——救火。“可能这就是本能反应吧。”侯光帅说。事后,他们在网上看到了那段现场的监控视频,一丝后怕涌上心头。

一次惊奇的历险,一场奋不顾身的见义勇为,还是一种日常经验的本能复现?不管用什么言语来形容这段经历,好像都不太准确。唯一确定的是,从打开车门、坐回驾驶位上那刻起,侯光帅、赵朕元、李秀娟、刘娟、张波五人“在路上”的故事又将继续书写。

[责任编辑:杨凡、刘向阳]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01253,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66601253,诚邀合作伙伴。

倡导"就地过年" 山东多地推出暖心留人"大礼包"

山东省相关部门近期发出倡议,鼓励各地市出台补贴政策和激励措施,倡导外地员工留鲁过年。为鼓励外地员工留鲁过年,山东省就业和农民工工作...[详细]
新华社 2021-01-29

站上“万亿”新起点 济南如何走好大城崛起之路

“济南GDP超万亿元”无疑是连日来的一大热词。在疫情的冲击之下,济南逆势而上书写出了一份箭头向上的经济发展成绩单,提振着各界对这座城...[详细]
济南日报 2021-01-28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