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让文物“活”起来,非遗“火”起来 济南市济阳区文旅融合“有看头”

来源:齐鲁网

作者:

2023-01-19 20:42:01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19日讯 近日,在济南市济阳区曲堤街道,济阳黑陶、济阳柳编、济阳小磨香油等多项传统技艺类传承人现场为市民演绎如何制作非遗产品,活动以非遗传承人“走”到家门口,技艺展示“演”到家门口的形式,让群众近距离感受了解济阳非遗成果。

文物是活着的历史,保护文物本质就是保护历史,护佑文化传承。近年来,济阳区持续推进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反映历史文化的古村、古树、古建筑等文化遗产的保护,让文物“活”起来,非遗“火”起来,切实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保护古树名木 留住美丽乡愁

在城里居学前巷28号,生长着一棵1300余岁的国槐,它是当地不可多得的瑰宝。据住户介绍,古树高9米,有些树枝因时间的缘故已经断落。考虑到古树的生长,20年前盖房子时,就已经预留出宽2米的空间。东西南三个方向被“圈”,只有北侧没有遮挡物。

目前,济阳区共有古树名木18棵,千年古树1棵,300至1000年的有2棵,300年以下的有15棵。这些古树名木不仅具有园林绿化价值,也是有生命力的“绿色古董”,同时对研究千百年来的气候、水土、空气等自然变化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为加强对济阳区古树名木的保护、养护工作,济南区要求各古树名木养护责任人做好保护、养护管理工作,为其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达到健康生长的目的。同时,济阳区因地制宜管理古树,对部分古树在生长季节进行多次松土,对树木根基水土流失地域用种植土填埋,对生长衰弱、濒临死亡的树木加强复壮工作,对已经枯死、根深不易倒伏的古树桩适当整形修饰后以观姿态……

加强保护传承 延续历史文脉

文物承载着历史,凝聚着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是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在回河街道举人王村有这样一处百年老宅,它是北洋上将卢永祥在老家修建的集住宅、宗祠、学校于一体的建筑群,总占地面积7325平方米,建筑面积1861.3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051.3平方米,被誉为黄河北岸璀璨的建筑明珠,旧居2013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卢氏旧居是济南地区黄河以北仅存的保存较好的大型民国建筑群。整体以中国北方传统民居风格为基调,局部引入了南方和西洋建筑手法,中西结合,古今互通。所有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屋顶覆传统灰板瓦,正房、厢房山墙上部及墀头部位均饰以精美砖雕或灰雕。

因年久失修,这座百年老宅呈现出倾倒败落的形象。2013年11月,济阳区编制形成了《济阳卢氏旧居修缮施工设计方案》,并于2014年获山东省文物局批准。2015年3月、2017年4月、2018年9月,我区相继启动了第一期、二期、三期修缮工程,对卢氏旧居进行了全方位的修缮,促使老宅更加趋近还原了历史原貌,更加丰富了参观建筑美景与凭吊百年历史的人文资源,让这座旧居再次恢复了高雅精致的古典风范和充满生机的蓬勃之气。

深化活化利用 激发非遗活力

去研学基地学习黑陶制作过程,到老城街巷品尝锅饼,到非遗传承人家中观看如何制作烙画……虽然近日气温骤降,但挡不住人们打卡济阳非遗项目,寻找非遗美食的热情。

济阳,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民风淳朴,遗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的先祖们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近年来,济阳区积极做好非遗抢救、保护、传承与利用工作,通过线上线下举办各类活动,致力于非遗项目宣传推广,让广大群众走近非遗,了解非遗,传承非遗。

截至目前,济阳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7项,市级以上非遗项目12项,区级非遗项目47项。

同时为进一步讲好济阳故事,凸显济阳地域文化特色,增强群众地域文化认同,努力推动济阳地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2年7月份济阳区举办了“济阳@黄河”地域文化研究促进系列行动,1月7日济阳区举办了非遗赶大集活动,济阳黑陶、济阳钩绣、济阳柳编等多项非遗项目得到集中展示,也让更多群众近距离感受了解济阳非遗成果,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的同时,提升了群众对非遗的保护意识。

闪电新闻记者 董洁 通讯员 张中山 报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01253,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66601253,诚邀合作伙伴。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