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融媒·见证 | 收获第一茬芹菜,还想收获更多可能——宋庄村的新年愿望

来源: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作者:

2021-01-30 09:01:01

“装箱的是我们村主任,收芹菜的是我们村会计,冲菜根的是村妇女主任……”

“高书记,您随手一指,干活儿的全是干部!”

“那是,想把菜种好干部要带头,还不领工资呢!”

28日,平阴县安城镇宋庄村芹菜大棚里,第一茬芹菜正在收获,青翠的叶、透亮的杆,不用尝就知道又脆又嫩。村党支部书记高长林和村“两委”干部与四五十名中老年村民一同,在忙碌中品尝着第一次收获的喜悦。

这次收获只是一个开始,宋庄村的新年愿望,是成为真正的山村“菜篮子”。

拍摄时间:1月28日

拍摄地点:平阴县安城镇宋庄村

拍摄内容:第一茬芹菜丰收

第一次成就

发展要从“幸福院”说起

2017年底,一直在外务工的高长林返乡当选宋庄村的党支部书记。那时,眼前这个生他、养他的村子有不少“烂摊子”,人心不齐、缺乏产业、没有集体收入……“我们村是个大村,1300多人、超过3000亩耕地,山地有8000多亩,几辈子都靠种植玉米、小麦生存,面朝黄土背朝天。”高长林说,自己一上任就发现村里留守老人特别多,平时除了种地就是打牌、聊天,一亩地忙一年也就收入千元左右。

咋样才能让村子“活”起来?高长林想,首先得让村民有幸福感、归属感,“心往一块凑”。于是,2018年5月,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村里的幸福院开张了,村里的老年人5元钱就能吃一日三餐,村干部“倒贴”、还带动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主动捐款,成立“博爱基金会”,没过多久村里的气氛就“暖”了起来。

“幸福院一度运营很艰难,要不是国家政策和自发捐款根本维持不下去。它不算产业,可它确实是我们村走向发展的开始。”高长林说,幸福院项目让村民们认可了村“两委”,再发展产业时就格外顺畅。随后,两家企业入驻,带来一笔土地流转金,村集体终于有了收入。

2020年4月一个偶然的机会,聊城市阳谷县七级镇四合村的干部们听闻幸福院的事迹后前来取经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双方交流了起来。“你们幸福院办得这么好,是靠什么产业支撑的?”高长林的回答既骄傲又无奈:“我们靠的不是产业。”

“高书记,咱不能再只种玉米、小麦了。您想想,种一亩麦子毛利1000块钱,可一亩芹菜是10000块钱。咱结个对子,我带你3年,教宋庄村种菜,保证让你们全村富起来。”四合村干部的一番话让高长林醍醐灌顶,“是啊,都是农民,为什么人家能种咱不能种?”

高长林说干就干,但其实心里也在打鼓,“毕竟咱从来没踏出过这一步,但有个声音告诉我,这是在做对的事。”

第一次尝试

大棚种出绿油油的希望

“我带着村民去阳谷看了好多次,那里的家庭妇女、70多岁的老年人都可以去棚里干活。我就跟村民说,你们都这么大岁数了,将来科技越来越发达,你们出去又能干什么,骑着电动车也不安全,咱跟着人家阳谷开始学种菜吧。”有了之前做幸福院的成功经验,高长林累积了一定的声望和信誉度,当他提出种芹菜这个建议时,村民们多数都很支持。

2020年6月完成土地流转后,村民入股74万元、集体投资了41万元、贷款32万元,共计147万元投入到芹菜大棚建设中。高长林说,他坦诚地告诉村民,自己从没种过菜,是赚是赔还说不准,没想到大家热情不减,纷纷给他加油打气。9月,这片荒地上10个大棚拔地而起,当月22日种上了第一茬芹菜,随即50余名中老年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绿油油的芹菜苗钻出地面,映进村民眼中都是希望。提苗、除草、上肥,大家干得热火朝天,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67岁的村民王现云是村里的会计,也是棚里的“打工人”,不过他作为村干部和高长林一样,不拿工资只出力。“种芹菜用工很多,棚里的劳动力大多是60多岁的妇女,没有50岁以下的。以前她们没事干,就坐在家门口闲谈。而在这里干活,一天挣2斤肉钱,中午还管饭,多好啊。”王现云一边整理着手里的芹菜一边说,“有能力的外出打工,没能力的本村就业,是所有人的梦想。”

前不久的极寒天气,是芹菜大棚遇到的最大危机。“零下20摄氏度,我都没听说过!”高长林和村干部心全都揪了起来,难道第一年种的菜就要被冻死吗?那几天,他们几人裹上最厚的衣服,通宵不睡守在大棚里,点燃一盆盆炭火给大棚增温。

“每隔几米就燃一盆炭,一个个大棚转下来天也就亮了。”回忆起来,高长林说“不觉得累”,他们一心只想保住这些已经成型的希望。

第一次收获

山村即将变身“菜篮子”

年关将至,芹菜第一次丰收也随之而来。1月28日,芹菜大棚里温暖如春,满眼翠绿伴着阵阵清香让人心旷神怡。每个大棚里都有四五名妇女正在收菜,她们坐在马扎上将芹菜连根拔起,并将收割好的芹菜进行分级,用皮筋捆着的销往农贸市场,用胶带绑着的销往大型超市,略矮一点、细一点的放在一旁,分给村民享用。

大棚外也是繁忙一片:村妇女主任董桂花用水管冲去芹菜根部的泥土,村主任王洪举将芹菜和冰袋码放进泡沫箱,高长林则给泡沫箱用胶带封口……凛冽寒风里,戴着口罩的他们笑意全写在眉眼间。阳谷客商李传镇从收菜开始每天都往宋庄村跑,他说虽是第一年种植,一个大棚能收5000公斤左右,还没有达到7000公斤以上的预计产量,但芹菜的品相、口感都没得挑,肯定能卖个好价钱,“高书记可以放心了,绝对只赚不赔!”

高长林在一旁听着心里乐开了花,他说这个春节跟以往注定不一样。“我们村第一次有了集体产业收入,第一次‘老农民’当上了菜农,第一次能用集体作物给村民送福利……我们迈出了成为‘菜篮子’的第一步。”高长林心里盘算,有了种植芹菜的经验,今后还可以发展其他蔬菜种植业,收购商要什么就种什么、什么价高种什么,“我想把村民们的种植观念扭转过来,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才能真正富裕起来。”

芹菜开始收获后,电动三轮车、小货车每天都在大棚边来来往往。轮下坚硬的水泥路,也是为了蔬菜种植、运输特地修建的。村干部们垫资修了路、打了井,为今后的发展做足了配套。“我们还要建三四个冬暖式大棚、10个拱棚、30亩旱田,引领村民在自家地里种菜。你看,就在那边——”顺着高长林手指的方向望去,现在还是一片空旷的土地,不过,村民们坚信,那里没有多久就能改头换面。

“我们的新年愿望,就是发展成山村里的‘菜篮子’。这个春节,会是我们村第一个真正的‘幸福年’。”高长林觉得,这个春节也会是宋庄村今后年年幸福的开端。

[责任编辑:杨凡、刘向阳]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01253,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66601253,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