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39年前“棉花姑娘”登上《人民日报》头版

来源:济南日报

作者:

2018-12-17 10:38:12

39年后,4位棉花姑娘和当年的大队长重聚。左起依次为:李爱荣、李爱、大队长师顺奎、李淑芸、李山凤。

李锦在国家博物馆与自己当年拍摄的照片《棉花姑娘的喜悦》合影。

39年前的今天——1979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一幅题为《棉花姑娘的喜悦》的照片,反映的是章丘黄桑院棉花姑娘承包土地兑现的情形。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农村分配政策改革兑现最早的图片报道。如今,这幅照片因为反映了年度标志性事件,正在国家博物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中展出。

39年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0周年之际,记者重访这片土地,在棉花姑娘们的回忆中,管窥改革开放40年来的足迹。

一个大胆的尝试

1979年春,为了提高“鲁棉一号”棉花良种的产量,章丘县平陵公社黄桑院大队想出了一个办法——实行“五定一奖”政策。所谓“五定一奖”,即定人员、定面积、定产量、定成本、定报酬,超额完成后进行奖励。

几个月前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原则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决心首先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搞上去。但彼时,农村实行的仍是“大集体”生产模式,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的制度依然牢固,农民按天记工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在当时,“五定一奖”无疑是个大胆的尝试。接下这次尝试的,是13位年轻的姑娘。年龄最小的李山珍只有16岁,李淑芸17岁,李爱19岁,最大的也不过二十二三岁。13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人承包5亩半棉花。

当时27岁的师顺奎是大队长,同时兼任章丘县和平陵公社两级的棉花技术员。在他的记忆里,当时棉花平均亩产大约200斤籽棉。为了鼓励姑娘们多劳多得,大队把产量定在每亩250斤籽棉。所有人都认为,这些小姑娘即使完成任务,也不可能超额太多,大队党支部书记、副书记都打包票,超额部分都给她们个人。

责任到人,多劳多得,大大激发了姑娘们的积极性。从种到管理到拾棉花,姑娘们天一亮就已经来到地里,晚上天黑得看不见了才回家。父母要到生产队上工,姑娘们就把爷爷奶奶和小自己好几岁的弟弟妹妹哄到地里干活。小脚老太太们颤颤巍巍走向棉花地的场景,至今仍清晰地留在师顺奎脑海中。

三伏天,姑娘们背着三四十斤的喷雾器,咬牙忍着腰酸肩疼,累得一边哭一边给棉花打农药。棉花开了,她们白天拾棉花,晚上还要结伴在地里值守防贼,一夜一夜不合眼。“3个人一组,都是十几岁的小姑娘,真不知道那时候哪里来的胆子。”李淑芸说。

一番激烈的斗争

棉花坐了桃,长势更加喜人,“一个杈上结五六个、六七个桃”,李山凤回忆道,公社、县里、省里都来参观学习,有专家预计,亩产能达到400斤。秋天拾完棉花一算,亩产籽棉450斤。

产量一出,整个大队炸了锅。按照当初的承诺,这些棉花姑娘每人至少能分到200元钱,相当于一个壮劳力3年的收入。社员们不干了,“我天天上工,也是给社会主义作贡献。几个小妮子凭啥分那么多?”有人提议,给每位姑娘扯件的确良褂子哄哄就行了。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当初曾拍胸脯承诺的大队党支部书记、副书记都无计可施。无奈之下,师顺奎只能向公社汇报。平陵公社党委书记石继文拍案而起,“当时咋说的就咋办。”但在当时,每人200元钱确实是一笔很大的数字。经过多次研究,最终把超额的结算基数抬高到亩产400斤籽棉。按此计算,棉花姑娘最多的分到130多元,李爱荣最少,分到79元,平均每人100多元。

李爱荣和李山凤回忆,为了扩大多劳多得模式的影响,公社召集开大会,乌泱泱来了3000多人。石继文一个一个念棉花姑娘的名字,现场发现金。姑娘们哪见过这种阵势,一个个都高兴得蒙了。

一则改革兑现最早的报道

虽然社员们很眼红,但这件事让人们切实感受到多劳多得、责任制的无穷魅力。

棉花姑娘的故事被新华社山东分社记者李锦拍摄采访,1979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这则中国农村分配政策改革兑现最早的图片报道,引起社会各界轰动。

此前不久,1979年9月28日,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文件规定,可以按定额记工分,可以按时记工分加评议,也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实行超产奖励。

这对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都起了重大的积极作用。这个文件的制定,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重要突破,也是农村改革的开端。

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开始的。而棉花姑娘的故事,是中国农村改革初期的缩影和生动写照,从中可以看到早期改革进程的艰难曲折。

一段想都不敢想的岁月

棉花姑娘们不约而同把钱交到家里,家长们也没见过这么多钱。

此前,最好的年头,劳力多的人家,全家人一年一共能挣100多块钱。李爱姊妹七八个,孩子多、劳力少,家里一直很穷。从她记事起,家里4个大瓦缸里总是一粒粮食都没有,上一年工,年底还得往生产队倒贴钱,年年如此。而这是第一次往家里拿钱。

“当时,让我们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想破脑袋,也不敢想象现在的生活。”李爱说,这40年的变化,真的是翻天覆地的。

40年来,昔日的黄桑院已经由大队改叫村,平陵公社也已演变归并成龙山街道,章丘县经历了章丘市的过渡,也已撤市设区,成为济南市更加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而改革开放的脚步从未停歇。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这项实行了2600年的传统赋税正式成为历史。2018年秋分时节,我国迎来第一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再度提升。

如今,当年的棉花姑娘,都已变成了“棉花奶奶”和“棉花姥姥”。李爱的儿子自己开着房地产公司,在济南和青岛都买了房,她在一个城市住烦了,就换一个。女儿大学毕业以后当了老师,生活平稳幸福。李山凤的儿子在圣井一家企业上班,女儿大学毕业后也当了教师。李爱荣在龙山街道党家小学教师的岗位上退休,在章丘诺德名城小区买了房,每月退休金5000多元。李淑芸嫁到了宋家埠村,孩子们不仅争气,还很孝顺,这次重回黄桑院,女儿车接车送全程陪同。棉花姑娘们的心里,每天都像当年分钱时一样舒坦。(来源: 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杨凡、徐琳琳]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01253,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66601253,诚邀合作伙伴。

隐于闹市的“济南道院”

隐于闹市的“济南道院”

隐于闹市的“济南道院”鲁网12月17日讯。在济南文化西路和上新街路口有一座大宅子,气势宏大的建筑和高高的围墙,为它增加了不少神秘感。[详细]
鲁网 2018-12-17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到2020年,“景区救护站”将覆盖全部5A景区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到2020年,“景区救护站”将覆盖全部5A景区

到2020年,“景区救护站”将覆盖全部5A景区央视网消息:记者日前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了解到,到2020年,“红十字景区救护站”将覆盖全国所有...[详细]
央视网 2018-12-17
芙蓉街新泉泉池亮相

芙蓉街新泉泉池亮相

芙蓉街新泉泉池亮相12月16日,为芙蓉街新泉修建的泉池已显露雏形,泉池边还专门修砌了亲水平台,完工后游人可在此亲近泉水,体验泉水魅力。[详细]
济南日报 2018-12-17
起凤桥街9号院房主否认要卖房:当初6000万都没卖,现在更不卖!

起凤桥街9号院房主否认要卖房:当初6000万都没卖,现在更不卖!

当初6000万都没卖,现在更不卖。摄16日,本报报道了一中介挂出“起凤桥街9号院要出售”的消息后,引起广泛关注。[详细]
济南时报 2018-12-17
北园高架西延试通车

北园高架西延试通车

北园高架西延试通车12月16日,济南北园高架西延试通车。据了解,北园大街西延工程在齐鲁大道以东采用高架快速路方式,以西采用地面快速路方...[详细]
济南日报 2018-12-17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综述——大河时代 大城逐梦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综述——大河时代 大城逐梦

从那时起,济南与全国同步,走过了40年波澜壮阔历程。40年前,或许没有人敢相信这座因泉而名、因湖而兴的城市,有朝一日会展翅翱翔由“大明...[详细]
济南日报 2018-12-17
王忠林:努力把济南打造成有温度的城市 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王忠林:努力把济南打造成有温度的城市 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在带着责任抓民生事业发展上狠下功夫。12月16日上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忠...[详细]
济南日报 2018-12-17

济南印发《关于区县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 在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上更加突出民生

济南印发《关于区县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在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上更加突出民生经济南市委研究通过,济南市委深化地方机构改革协调小组印发《...[详细]
济南网 2018-12-17

济南市区新增一处公交加油站 社会车辆也能加而且有优惠

济南市区新增一处公交加油站。近年来,济南公交秉承“用真情服务社会,用诚信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不断拓宽和延展企业服务范畴,运用市场...[详细]
齐鲁晚报网·海报新闻 2018-12-17

济南市区县机构改革明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

济南市区县机构改革明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本报12月16日讯记者今天从市编办获悉,市委深化地方机构改革协调小组印发《关于区县机构改革的指导...[详细]
济南日报 2018-12-17

济南绝版“泉水四合院”1200万出售?房主表态:不会卖

不会卖16日,济南时报报道了一中介挂出“起凤桥街9号院要出售”的消息后,引起广泛关注。16日下午,事件出现反转,起凤桥街9号院房主周女士...[详细]
济南时报 2018-12-17

济青高速改扩建最新进展探访,修路设备都是国产

济青高速改扩建最新进展探访,修路设备都是国产1993年12月18日,我省第一条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这条全长318公里的运输...[详细]
大众日报 2018-12-17

[创文明城市]市中全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

[创文明城市]市中全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从机器轰鸣的产业园区到改造提升的老旧社区,从拔地而起的商务楼宇到精彩纷呈的城建...[详细]
济南日报 2018-12-17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