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五年来济南市生态环境有哪些变化?“十三五”生态成绩单了解一下

来源:齐鲁网

作者:

2021-02-03 13:14:02

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3日讯 2月3日上午,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辉煌‘十三五’ 奋进新时代”系列发布会的第15场发布会,邀请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肖红,围绕“擦亮生态底色 推进高质量发展 努力建设天蓝水清的生态济南”,介绍“十三五”期间济南市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取得的进展成效和“十四五”规划的有关情况。

肖红在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以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主方针,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主线,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力打好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有力推动了济南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五年来,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2020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改善42.7%,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较2015年改善34.7%,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2%,较2015年增加13.8个百分点,均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重污染天数减少22天,全年没有出现严重污染天气。

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济南市狠抓清洁取暖改造、工业结构调整、扬尘和移动源污染整治、重污染天气应对等重点工作。累计完成978台燃气锅炉低氮改造、15台生物质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完成275家企业无组织排放整治。2017年以来共完成7656家“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强力推进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累计完成搬迁改造81家。全面启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改造点位1748个。累计报废老旧柴油车3.8万余辆,兑付补贴资金5.57亿元,监督抽测在用车39.1万辆;2019年发出全省第一张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身份证”,全年核发环保号码12192个。严格落实施工工地“四个一律”和“六个百分百”要求,明确源头管控“五不开工”和过程管理“十不放过”。建设智慧环保平台,加强数据资源整合汇聚,建成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创新非现场监管模式,全国首创出租车走航监测系统,率先建成绿色无源企业环保电量监控系统,完成市域范围内1700个固定微站建设,建成全省首个大气颗粒物在线源解析移动平台,进一步提高大气环境监测时空分辨率,提升环境监管智慧化和精细化水平。在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过程中,济南市纪委监委跟进督导,联合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保蓝天、看济南”专项监督检查,有力促进了各项措施的落实落细,相关做法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和推广。

五年来,水环境质量取得历史性突破

“十三五”以来,济南市以“水十条”为抓手,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实现了济南市流域水污染防治体系的构建和优化,水环境质量取得明显改善。全市7个国控断面有6个实现水质类别提升,好III类水体比例达到85.7%;瀛汶河徐家汶断面氨氮浓度较2015年改善91.7%;牟汶河贺小庄断面改善73.3%;小清河辛丰庄断面改善80.03%,在全省率先实现消除劣V类水体任务目标,圆满完成省政府2020年最新加严目标要求。重点泉群连续17年持续喷涌,以水滋养的幸福济南不断涌现新的活力。

五年来,济南市全面完成66家涉水工业企业关停搬迁,8家小清河流域涉水企业转型为绿色工厂,累计新扩建污水厂站15处、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2.9万吨/日,新建污水管网1883.58公里、雨水管渠1967.83公里,市政排水管线总长度达到5428公里,生活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小清河水质实现三连升,彻底告别了劣五类的“黑历史”,“济南市小清河水质实现历史性突破”被评为“2019年度山东省生态环保十大事件”之一;央视《新闻联播》以《好生态激发山东发展新活力》为题,对济南市开展小清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市生态环境颜值和品质做法进行报道;小清河水质改善被评为全国、全省环保督察整改典型示范案例。卧虎山水源地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先后拍摄专题片进行宣传,国家将卧虎山水库作为全国饮用水源地整改优化顶层设计的典型参考,省里将其评为“以督促改见成效”典型示范案例,得到国家、省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

疫情期间,济南市在全省率先组织制定疫情防控隔离防护点废水排放监管工作地方标准,为其他地市提供可供参考借鉴的济南范本,为全省疫情防控做出了贡献。

五年来,土壤环境质量安全达标

济南市严格落实“土十条”各项任务,扎实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全市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试核算均为100%。

成立市土壤污染防治专项小组,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济南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一法一条例”落实情况执法大检查。高标准完成1247个农用地点位、345家重点行业企业土壤调查,建立134个土壤例行监测点位,逐步摸清各类点位土壤环境和动态变化。建立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并动态更新,组织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制度,及时掌控土壤动态变化,预防土壤污染。防范人居环境风险,建立疑似污染地块清单和污染地块名录,组织开展化工、电镀等重点行业企业关闭搬迁再开发地块,以及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两类地块土壤调查评估,确保用地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完成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并采取深翻耕、重金属钝化等措施,实现农业用地安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市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储存利用设施配建率达到100%,农膜综合回收率达到90%以上。

五年来,污染减排全面深入推进

济南市积极推动减排工程建设,“十三五”以来,共实施大气减排项目532个,水减排项目285个。根据初步核算结果,济南市4项主要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28.53%、25.24%、14.47%、15.51%,均超额完成“十三五”减排任务。

济南市扎实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工作,2017年在全省率先制定排污许可管理工作制度,核发了全省第一张火电和造纸行业排污许可证;2018年,首创性地为所有持证单位建立了排放口二维码应用系统;2020年,率先在全省完成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并第一时间开展“回头看”工作。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核发排污许可证2387张,下达排污限期整改通知书253家、排污登记表11437家。高质量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建立了济南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库。严格落实山东省“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污染物总量指标信息管理平台,优先保障重点项目污染物排放指标需求,将年度30%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专门用于支持省、市重点项目。将总量指标审核办理时限由5个工作日压缩到2个工作日,并通过网上办理、邮寄等方式实现“零跑腿”,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五年来,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大幅提升

济南市城市污水处理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已经提前达到规划目标要求,煤炭消费总量达到序时进度。

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市级审批权限下放力度,2017年至2020年间,全市共办理建设项目环评55000余件,其中,超过85%的项目实施网上登记表备案;实施环评和执法“两个正面清单”,全力做好企业复工复产环保服务。

危险废物综合处置能力大幅提升,危险废物综合处置单位增至2家,综合处置能力增加至22.8万吨/年,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增加至3家,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大幅提高,完全满足济南市医疗废物处置需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稳居全省前列并逐步提高;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大幅提升,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医疗废物、隔离点涉疫情医疗废物全部及时、安全处置;承接省下放危险废物经营许可事项,核发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17家次,开展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转运、铅酸蓄电池收集试点,完善收集体系,推进解决产废量小的单位转移不及时、环境风险高的问题;扎实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防治工作,裕兴公司实现红石膏厂内综合利用,杜绝运输过程中带来的倾倒风险等环境安全隐患,为同类企业红石膏自行综合利用、提高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水平趟出路子。聚焦重金属污染防治,提前完成重点行业2020年重点重金属排放量比2015年下降9%的目标任务。

建立健全市、区县和镇街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现环保网格员专职化,完善网格化监管运行机制,推动属地监管责任落实。2017年以来累计对1.4万余家污染源开展现场巡查134万余次,对426个省级贫困村和黄河滩区饮用水水源地、79个重点河流断面开展巡查6300余次,发现各类环境问题线索14.8万余个。

五年来,生态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

济南市持续健全完善环境安全管理机制,党建引领、打造生态环境铁军先锋队,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能力。

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中心工作抓党建、强业务、促发展,全局党的建设持续推进,坚持以队伍建设开创新局面,以作风建设彰显新气象,在实兵演练中提升水平,在落实任务中锻炼队伍,在破解难题中增强能力,在重大行动中培养意志品质,打造生态环境铁军先锋队。在历年举行的山东省生态环境应急实兵演练暨生态环境监管技术比武竞赛活动中,济南市均取得优异成绩,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得全省团体综合第一名,并获得多个单项和个人第一名。

健全完善环境安全管理体制机制,编制印发《济南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济南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等专项应急预案,组织全市1873家企事业单位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工作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持续组织环境风险源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全市环保系统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500余人次,检查企业1400余家,排查整改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380余个;重点强化“新冠”疫情期间环境风险管控措施,坚决筑牢环境安全屏障。优化辐射审批流程,把规范行政许可和推进“放管服”相结合,积极推进简政放权、市县同权,实现行政审批扁平化,五年来共办理辐射审批事项1426件,通过审批效率的显著提升持续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五年来,生态环境领域改革持续深化

“十三五”是济南市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大变革的五年,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逐步建立,形成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齐抓共管大格局,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在生态环境机构改革中实现重塑。

2019年新一轮市级机构改革中,整合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组建济南市生态环境局,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部门职责边界更加明晰,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更加高效。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环保机构垂直管理改革工作要求,将区县生态环境机构调整为济南市生态环境局的派出机构,推进环境执法和执法监测下移,完善生态环境议事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条块结合、各司其职、权责明确、保障有力、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

五年来,自然生态保护任务持续推进

济南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效显著。2019年商河县成功创建全市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2020年济阳区被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目前济南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数量居全省第一;南部山区、莱芜雪野街道房干村获得全省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管力度。自2017年起连续四年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强化监督工作,集中排查整治环境违法问题,截止2019年底,全市自然保护区自查和遥感发现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并销号。不断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力度。出台了《济南市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暂行办法》,首次建立自然保护区市级生态补偿资金,目前已拨付969万元补偿资金。

站在“十四五”开局的历史新起点上,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铁腕治污不动摇、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不动摇,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延伸深度、拓展广度,科学确定主要目标和任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十四五”工作起好步、开好局,为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做出新的生态贡献。

闪电新闻记者 段嘉琪  报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01253,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66601253,诚邀合作伙伴。

聚焦2021山东两会|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济南未来的样子

政府工作报告是新一年的“心愿单”和“行动图”,在开启“十四五”奋斗新征程之际,济南将牢牢把握新利好、新机遇,咬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详细]
齐鲁网 2021-02-03
外地来济返济旅客需要了解哪些政策?官方回应来了

外地来济返济旅客需要了解哪些政策?官方回应来了

2月2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十四场新闻发布会。据悉,自去年进入秋冬季以来,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火车站、机场等各大交通...[详细]
齐鲁网 2021-02-02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