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泉•城文化景观成功进入“国家队”、重点泉群连续17年喷涌.....济南泉水申遗有了最新进展

来源:齐鲁网

作者:

2020-09-10 17:02:09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0日讯 9月10日,2020中国古迹遗址保护暨济南泉•城文化景观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举办,闪电新闻记者在会上了解到,自2006年以来,济南市就开始了泉水申遗工作,现如今,不断擦亮泉水特色品牌,实现了趵突泉连续17年持续喷涌,济南泉•城文化景观成功进入“国家队”,遗产要素点济南万竹园晋升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立遗产要素点电子档案 助力济南泉水申遗

济南市按照“申遗的过程与申遗的结果同等重要”的理念,持续推进遗产保护和遗产申报工作。目前,济南突出泉水文化特色,启动遗产核心区遗产要素点整治设计,完成了明府城西城墙遗址考古和城墙修复、钟楼寺台基修缮等文物保护工程,推进起凤桥街、芙蓉街等泉水街巷的修复。开展遗产监测系统规划,健全遗产监测预警和巡查监管制度,对遗产要素开展全面监测。完成了遗产要素点万竹园和泺源堂的全息影像制作,揭开了遗产要素点电子档案建设的序幕。推进72名泉景观提升,打造精品示范区,系统梳理历朝历代72名泉的基础资料和现状情况,完成天下第一泉景区等示范带动区建设,开展精品泉水旅游线路宣传推介,进一步提升“泉城济南”品牌形象。

与此同时,济南市将《济南市泉•城文化景观管理办法》纳入市政府规章立法调研项目计划,目前已形成初步成果。进一步修订了国内唯一的泉水保护地方法规《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

济南市城乡水务局局长李季孝表示自2006年以来,济南市就开始了泉水申遗工作。在工作中坚持泉水保护和泉水申遗协同推进,将世界遗产积极推动的理念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水资源高效利用充分结合,不断擦亮泉水特色品牌,实现了趵突泉等重点泉群连续17年持续喷涌。下一步,将围绕泉水申遗,按照“申遗的过程与申遗的结果同等重要”的理念,持续推进遗产保护和遗产申报工作,围绕泉水保护,加大科学保泉和精准保泉的力度,实现了重点泉群连续17年持续喷涌。

使用“地球CT”科技保泉手段 助力济南重点泉群连续17年持续喷涌  

济南坚持节水优先,倡树节水风尚。出台了《济南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济南市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等法规规划,对城市居民用水实行阶梯水价制度,对城区3500多家非居民节水户实行了计划用水管理,建设使用中水会用设施440余处,成为全国首批国家节水型城市,年节约用水量达2000万方。此外,坚持地下限采,置换工农业用水。充分利用各供水工程,推进东部城区地下水置换,三年内全面封停东部城区自备井。大力发展泉域补给区高效节水农业,严格水资源执法监察,多年来共封停深层自备井400余眼、浅层自备井3000余眼,年减少地下水开采1亿多立方米。

与此同时,坚持涵养泉源,落实生态责任。编制完成了《济南市名泉保护总体规划》,划定“城市山体、河流水系、重点渗漏带、直接补给区”四条生态红线,构建“两区三级”保护体系,对571平方公里南部山区泉水涵养区实施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南部山区涵养泉源的功能进一步发挥;结合水生态文明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山体、河流综合治理,实施植树造林、拦洪蓄水、直接补给区生态修复等保泉工程,恢复和增强雨水渗漏能力。逐步建立保泉生态责任机制,强化各级政府保护生态红线意识,让保泉工作成为各级各部门的共识和统一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济南市坚持科技保泉,协调城市建设发展。首次将“广域电磁法”这一国际领先、被誉为“地球CT”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运用于保泉研究工作,探明重点区域岩溶发育深度、规模及导水性,进一步明确趵突泉泉域边界和精准补源区域;建立泉水保护地下水监测体系,综合研究地下水开采与泉水水位的响应关系,实现科学保泉供水;实施泉水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指导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协调泉水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

做好泉水保护助力泉水申遗 各路大咖纷纷支招 

国内知名文化遗产、水生态、岩溶地质专家和国内文化景观世界遗产地代表等方面的专家学者齐聚泉城,在研讨会上对于济南泉水申遗这一重点话题各抒己见,各方面助推济南泉水申遗快速成功。

被誉为“大地艺术”的哈尼梯田,于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5处世界遗产,使中国超越西班牙成第二大世界遗产国,仅次于意大利。会后,记者采访到世界遗产哈尼梯田元阳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朱文珍,他根据哈尼梯田成功申遗的相关经验,为济南泉水申遗提出了有关意见。他表示,济南目前在泉水申遗方面做的很好,下一步可以充分发动当地市民的力量,积极参与管理,通过教育、培训、法律法规等方面引导市民朋友参与申遗工作,共同维护泉水发展。

要想济南泉水申遗成功,首先应做好泉水保护工作,为此,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表示,保护济南泉水应借鉴国外相关的成功经验,比如说伦敦、威尼斯、休斯顿等岩溶地区的大城市,利用这些现成的经验帮助济南泉水保护工作。

闪电新闻记者 冯宜雯  报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01253,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66601253,诚邀合作伙伴。

再现“佛山倒影” 济南“携河拥山”打造城市新格局

“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成为省会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后,围绕“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新定位和黄河国家战略十大重点行动,济南坚持规...[详细]
大众日报 2020-09-10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